在上海国际物流的庞大体系中,国际空运犹如一条高效运转的空中动脉,凭借快速、精准的运输优势,成为全球高端产业供应链的关键支撑。上海坐拥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两大航空枢纽,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,为生物医药、电子芯片、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跨境流通开辟 “绿色通道”。
浦东国际机场作为中国货运量大的机场,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机场货运量前三甲。其货邮吞吐量突破 400 万吨,700 余条国际航线通达五大洲 300 多个城市,形成以欧美、亚太为核心,辐射全球的航线布局。机场内专业化设施一应俱全,冷链物流配备 -80℃超低温仓储,可满足疫苗、生物制剂等特殊货物的运输需求;快件处理采用智能分拣系统,每小时处理能力达 15 万件,确保跨境电商货物的高效流转。2023 年开通的上海 - 纽约全货运航线,每周 7 班高频次运营,显著缩短中美间电子产品运输时间,助力 “中国智造” 快速抢占国际市场。
国际空运,虹桥国际机场则凭借临近市中的区位优势,与高铁、地铁形成立体交通网络,在航空货运与陆运的无缝衔接上独具特色。其货运航线以亚太地区为重,专注于商务快件、生鲜产品运输,通过 “空陆联运” 模式,将货物快速分拨至长三角乃至全球。
技术革新与政策红利持续赋能上海国际空运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航空货运单证处理,实现提单电子化和全流程信息追溯;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货物温湿度、位置等数据,确保运输安全。政策层面,自贸试验区 “单一窗口” 平台将航空货运通关时间压缩至 4 小时以内,“7×24 小时” 通关服务满足生鲜、医药等时效性强的货物需求。临港新片区试点的 “第五航权” 政策,允许外籍航空公司在上海装卸前往第三国的货物,吸引卡塔尔航空、联邦快递等国际巨头加大运力投入。
未来,上海国际空运将朝着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加速迈进。电动货运无人机试点运行,有望解决末端配送难题;氢能源货机研发提上日程,助力实现 “零碳航空” 目标。同时,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,上海将与杭州、南京等机场共建 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群”,通过代码共享、航线联营等方式,优化区域航空资源配置,巩固上海在全球航空物流网络中的核心地位。